首页 >> 螺纹管

谁来承受紧缩之痛0旋耕刀

发布时间:2022-07-07 21:48:03 来源:匠心五金网

谁来承受紧缩之痛?

沈建光专栏《沈时度势》:

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,德国与希腊的角色便十分微妙。德国是 欧元区第一大国,为确保欧元区走向财政同盟,倡导紧缩财政以获得救助本无可厚非。但为何德国态度如此强烈,并多次导致政策扩大化而引起金融市场动荡?希腊 身为债务国家,缩减过高赤字以求留在欧元区,看似理所应当,为何国内反对声音异常强大?除了理性的判断以外,本次欧洲之行,又让我对上述问题增加了一些感 性认识。

德国承受改革之痛十年

欧债危机演化至今,德国对于债务国家的态度都是非常明确的。债务国财政重塑才能进行救助,反对欧央行过多干预等。德国的态度非常坚决,即使几次危机时刻引发市场动荡,也并未改变,其实是事出有因。

一 是德国承受了十年改革的痛苦,才获得经济好转。十年前,为了挽救垂危的德国经济,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,增强本国竞争力,施罗德政府率先拿高福利体制开 刀,税制、医疗、退休金制度和救济制度等都成为改革对象,德国民众经历了长期的痛苦过程。而欧元区其他国家,如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希腊等却享受着欧洲一体化 的好处。相比于希腊、西班牙的工资翻倍,德国工资基本没有上涨。相比于金融危机之前全球普遍较好的经济增长,德国经济一直比较低迷。目前德国经济好转,是 长期改革的结果。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改革,德国才获得经济增长恢复与较强的竞争力,实属不易。德国认为,债务国家必须进行深刻的结构性改革,重走德国老路, 也算是“补课”。

二是德国人反感通胀的情绪异常强烈。以法兰克福为例,本次欧洲之行的第一个周末我就是在法兰克福度过的,顺便见了见当年欧洲央行一起共事的几位好 友。两天时间,最大的感受便是德国的物价水平仍然很低,远低于巴黎城市。这里的香肠与面包,只需3欧元,并且比香港美味。到处都是打折促销活动,折扣低的 令人瞠目,Boss衬衫50欧元。食品价格也不贵,星期日中餐自助才10欧元。感觉物价基本没变,甚至比6年前我在这儿的时候更低。

数据显示,德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终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.1%,剔除能源价格因素后,德国1月通胀率同比上涨1.5%。而整个欧元区1月的通货膨胀率为2.7%,要高于德国。可见,德国的竞争力是建立在低物价之上,这就导致了德国反感通胀与印钱。

谁来承受希腊紧缩政策之痛?

与 德国相比,欧元区其他国家,如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希腊等却享受着欧洲一体化的好处。欧元区成立以来,它们的消费一直强劲,工人工资大涨,但却导致企业不愿投 资,产业空心化严重。然而,这种经济表面的繁荣并不是建立在产出与收入提高的基础上,而是源于欧元区低利率与债务扩大。债务到来以后,除了德法经济至今还 算不错,意大利、丹麦等国家都进入经济衰退。而这种转好需要建立在结构性改革之上的,是个漫长的过程。

希腊作为引发债务危机的俑者,这一年 来的表现,更是让全世界大跌眼镜。选民与政府频频爆发肢体冲突、前政府上演公投闹剧、允诺的紧缩政策并未兑现等等,种种表现,使得国际社会对他的耐心逐渐 丧失。其实,自希腊进入欧元区之始,与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差距便非常明显,希腊的很多机制也让人没有信任感,核心国与非核心国的矛盾与生俱来。

尽 管希腊获得第二轮希腊援助的1300亿欧元,但要求是希腊在2020年之前将债务占GDP之比降至121%,仍面临来自选民的风险。一直以来,希腊人民便 反对欧盟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案,罢工、抗议不断。因此,尽管本次通过救助希腊协议,但可以预想,协议的推进显然远比达成协议本身更为复杂。

众 所周知,欧债危机演化至今,对于希腊只有两种选择。一是继续留在欧元区,但在获得欧盟救助的同时,必须对其财政进行重整,削减福利。另一种情况则更差,即 退出欧元区。届时希腊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货币,根据希腊的违约记录,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很难得到财政资助,承受的苦难将更久远。相比之下,相信大部分人都 能看出第一种选择,即留在欧元区,对于希腊相对更为有利。但是,由于集体选择往往与个人选择并不一致,希腊选民一直存有侥幸心理,希望无需经历“苦尽”, 便可获得“甘来”。

难道希腊选民就是如此不讲道理?也不尽然。除了不愿放弃高福利之外,紧缩政策缺少公平性,也是其难以推行的原因。自 2009年以来,希腊政府推出了以增税、裁员、减薪和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轮紧缩措施。但一刀切的做法却广受诟病,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。不少希腊民众认 为,谁造成了债务危机,谁就要为此负责,让所有希腊人为此负责是不公平的。

本次欧洲之行,我发现,希腊的富人已经将财富向外转移,在英国、 德国够买房地产等,为希腊的命运做最坏的打算。目前德国、英国房价上涨,有部分原因与这种现象有关。另外,早前也有媒体报道,目前希腊已经有总计2280 多亿欧元存款秘密转移到了瑞士,其中大部分钱都是希腊企业家通过海外的子公司转移的。富人资产转移,而穷人却无法逃脱,不得不承受削减福利的痛苦。这种的 情况,无疑将加剧未来希腊的选民与政客之间的矛盾。希腊走出危机之路依旧无比艰难!

《沈时度势》之三: 欧元区之外的英国

这次来到英国,与到达欧盟其他国家的感受有明显的不同。英 国并非欧元区国家,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,英镑对美元贬值多于欧元,对其保持出口竞争力有利。同时,其并未加入财政契约,可以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,但却因此 在欧盟中的地位更加孤立,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。金融业是英国的传统强项,但受到英国政府百般呵护的金融业,却遭到了国内民众的口诛笔伐。国 内经济形势看来也不算太好,高端住房主要是外国人炒房客推动的。如果寄托于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来提振经济,看来也不太可能,因为这里的国民热情不高,场馆 设施建设也能省则省、节约背后掩盖的是财政紧缩政策下疲软的经济。

欧元区之外的利与弊

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,自 19世纪晚期以来,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,曾被盛赞为“光荣孤立”。只有当欧洲大陆的均势可能被打破时,英国才会将手伸到大西洋的 对岸。因此,即便是上个世纪欧洲一体化大潮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,英国仍然保持一贯半推半就的态度,加入了欧盟却并未加入欧元区。

当然,独立 自然有一定的好处。如并非欧元区国家,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,英镑对美元贬值多于欧元,对其保持出口竞争力有利。同时,其并未加入财政契约,也可以拥有 自主的财政政策。但是,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。尤其是今年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,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,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 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。

例如,早前多次欧盟峰会上,英国拒绝接受欧盟修改条约,阻挠了欧盟财政一体化的进程。3月2日,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在欧盟春季峰会 上正式签署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、协调和治理公约》,欧盟其他国家加强了财政纪律,期望共同避免主权债务危机重演。另外,就欧元区向IMF提供贷款之 事,英国也并不配合。这也就导致当前欧盟内部分化成“26+1”格局,英国在欧盟中越显孤立。

遭到民众口诛笔伐的英国金融业

英国首相卡梅伦一直强调要捍卫英国的金融城地位,也是英国与欧盟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。德法提议征收金融交易税和加强金融交易监管,遭到了英国官方的明确反对,认为这一举动,必将对英国金融业的收益造成严重影响,撼动英国支柱金融服务业。

但 是,官方对于英国的宠爱,难掩民众对于英国金融业的歧视。早前,在英国荣誉封号取消委员会的建议下,英国女王下令剥夺苏格兰皇家银行前首席执行官弗莱德? 古德温的爵士封号。通常只有被判有罪的罪犯或被剥夺专业执照者才会被剥夺爵士封号。对古德温给予如此严厉的惩罚,主要原因在于其为拯救RBS,曾花掉纳税 人450亿英镑。而英国荣誉封号取消委员会认为,RBS的失败侧面导致二战以来英国发生的最严重的经济衰退。目前RBS大幅裁员,甚至取消了香港股票交易 部门。目前马来西亚韩昌集团(CIMB)已经收购了RBS部分亚太地区的现金股票、股票资本市场和企业金融业务。

另外,在英国经济不景气,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,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,英国银行高管却依旧奖金丰厚。2011年, RBS亏损20亿英镑,但却宣布向首席执行官赫斯特发放市值96.3万英镑(约合150万美元)股票分红奖金,向其董事会主席菲利普?汉普顿发放高达 140万英镑的年度股票分红。但这巨大的差异无疑惹怒了英国公众,遭到了口诛笔伐。目前,有建议称未来进一步改革英国金融业,让雇员参与工资分配决策;强 迫企业公布前10名高管的收入、制定高管收入与雇员平均收入的比例、成立一个国家机构监督高收入阶层的情况等。

外国人推高英国高端房地产市场

来 到英国,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。由于当地经济疲软,英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压抑状态,房价仍然很低。英国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司Hometrack公布的数据 显示,英国2月平均房价指数环比持平,但同比下降1.4%。而目前英国房价比起2007年高峰时刻,已经下跌了11.6%。

但是英国的豪华 住宅,尤其是在伦敦的豪华住宅却仍然红火。位于英国伦敦中心海德公园旁骑士桥附近的“海德公园一号”,单价6.45万英镑一平米,相当于人民币64.5万 一平米。但顶级家电家私、五星级服务、特种兵当保安。年初开盘以后,已经有六成房源被全球各路富豪买走。据说海德公寓最大的买主来自俄罗斯,占了全部买家 的1/3,25%的购房者是来自中东,英国人是占20%,另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以及美国的富翁。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希腊富豪在英国购 买房地产的现象也十分突出。而此时希腊国内正在承受主权信用危机的痛苦,富豪们却加速往外转移财产,谁来承受紧缩之痛?根据希腊房地产中介描述,希腊买家 大多用现金购房,而且就选最贵的地方,例如海德公园、摄政公园以及马里尔伯恩附近等。根据英国统计数据,以前大概高端物业中每两三个月会出现一名希腊买 家,但是最近可能一周内就可以接15个单,购买量递增。

英国对待伦敦奥运热情不高

今年伦敦还有一个特殊的事 件,便是奥运会的举办,能否靠伦敦奥运来提振经济?目前看来,似乎不宜寄予厚望。本次英国之行,我并没有感受到当地人的奥运热情。相反,这里的奥运场馆大 多在过去场馆上改造,并未大量破土动工。相比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方面大量投入,有报道称总投资高达130亿,共建设场馆31座。伦敦的预算仅为24亿,奥 运场馆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,悬殊的差距让人瞠目。

伦敦奥运是一届节俭奥运。由于目前英国政策正处于财政紧缩周期,英政府承诺的财政拨款额缩 水、建设成本上升、房产市场价格大跌等因素,都导致奥运会的资金筹措出现困难。节约背后掩盖的是经济疲软的事实,数据显示,英国1月 Markit/Cips服务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56%跌回53.8%,小于之前54.9%的预期值。同时,英国仍然保持较高的失业率。英国国家统计局公 布的就业数据显示,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3个月里,英国失业人数为267万人,失业率为8.4%。这一失业人数比2011年8月至10月间的失业人数增 加2.8万人,失业率增加0.1个百分点。因此,伦敦奥运是否能够帮助英国走出危机,创造就业,前景仍旧令人担忧。

上一篇:中国经济的滞与胀下一篇:拉加德:多重阴云压顶全球经济复苏

动静万能疲劳试验机

硬质塑料弯曲强度试验机

济南中创拉力机厂家

低频弹簧拉压疲劳试验机

友情链接